亦师亦友 我享受这样的师生缘分

时间:2025-06-30    点击:

编者按: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,进一步强化教育家精神引领,推动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实施,学校官网开设“教育家精神万里行”专栏,持续刊发永利3044官网弘扬教育家精神优秀事迹报道、微视频和弘扬教育家精神经验做法、典型案例等内容,积极引导广大教职工,将教育家精神转化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、教育强市的生动实践。


亦师亦友 我享受这样的师生缘分

人文学院 周谨      

学海无涯,师为灯塔徒为船。塔灯亮,船才不会迷茫;塔灯暗,船便不知所向。可塔与船的关系,却是高下分明,俯视与仰望之间,不免生出距离感、疏离感。而我认为,师生关系,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传与授、教与学。心相知,趣相通,难道不是师生关系的更美呈现吗?

这种亦师亦友的师生缘分,真的是温暖而又美好。

初入大学,面对纷繁复杂的课程和全新的学习模式,新生往往显得迷茫无助 。我也曾为学生,从心底体谅他们的难处,不只在课堂上耐心讲解,深入浅出,将晦涩的理论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案例,让每一个概念都鲜活起来。走下讲台,我也不会急着转身离去,总是主动走到学生身边,以朋友的姿态与他们聊天谈心,笑语盈盈,气氛融洽。这样的氛围,使得师生之间更了解,更信任了,教学效果也更好了。比如,班上有一些英语基础较差、对学习有畏难情绪的学生,我也会找到他们,与他们热诚交谈,了解他们的难点卡点,帮他们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。看到他们慢慢跟上了学习节奏,成绩也上来了,我心里满是成就感。

带毕业班论文,最头痛最烦心的是,总遇到一些拖后腿的学生。追着他写,求着他改,而人家却不应不理,好像那只是老师的事,与己无关。一遍遍打电话,发微信,得不到回应,就找他班主任、辅导员、同学乃至家长联系他。不发火,不放弃,温言相劝,热心相待。最终还是暖化了他们,他们开始认真应对论文和学业了。我带了十五届学生论文,全都顺利通过毕业,没有丢下一个学生。有学生这样评价我们之间的师生关系:“周老师,您是我的恩师,更是我的挚友!”有很多学生,毕业很久了,还常与我联系,工作上生活上的事,也总是向我倾诉。我很享受这种亦师亦友的师生缘分。

这种亦师亦友的缘分,远不止在课堂教学,校园食堂,往往也成了我们师生谈心的温暖角落。师生相对而坐,分享着学习乃至生活中的点点滴滴。聊求学时的趣事,聊人生旅途上那些苦辣酸甜,彼此都体会到坚持与拼搏的意义。彼此倾听,彼此倾诉,忘忧解惑,共同成长。孰师孰友,分辨不清了。

摘一段学生给我发的微信:“这段亦师亦友的相处时光,如同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,在我大学生活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周老师,您不仅是我学术上的引路人,更是我人生道路上的挚友。在未来的日子里,无论走到哪里,这份师恩友情都将永远珍藏在我心中。我会将这份温暖与力量传递给更多的人。”(党委教师工作部供稿)